【广州日报】纸短情长 | 面对复杂病情,护好患者的“生命通道”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护士节主题为“关爱护士队伍,守护人民健康”。
为向广东护理工作者致敬,近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与广东省卫生健康委面向广东医院联合发起了一场主题为“纸短情长 写给白衣天使的一封信”的公益报道活动。
本次活动获得了广东各地市医院积极响应,不仅有来自广州数十家医院参与,还有来自汕尾、东莞、中山、深圳、珠海、江门、佛山、惠州、清远等地医院的热烈响应。
数据显示,共有145家医院在线发来“飞鸽传书”。短短七天内,在广州日报新花城平台集中展现的40个护士书信故事,吸引了众多市民关注和阅读,了解一线护士的故事。不少市民留言表示,这些书信的身影,一度就曾经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在广东护士妙手仁心的精神感染下,近30万人次通过广州日报新花城平台赠送小红花向护士们致敬。

“面对复杂的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你们每一次严谨规范的护理操作都让我倍感安心”“在漫长的化疗及术后的康复过程中,是你们用专业与温暖筑起了最坚实的后盾……”近日,舌癌患者黄先生(化名)出院时将一封饱含真心的感谢信交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口腔颌面外科护理团队手中,以感谢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黄先生在接受化疗后,全身多发点状银屑病斑块和红肿脱屑,一度令他痛苦不堪。因为多疗程的化疗和后期手术需要,他早早地留置了PICC,这条重要的通道既能长期输液,又能让刺激性化疗药物直接输送到血液流速快、管径粗的上腔静脉,从而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降低药物对血管壁的化学刺激,避免外渗风险,提高给药的安全性。然而,皮肤的银屑病斑块很快蔓延到了PICC穿刺口以及穿刺口周围的皮肤,导致皮肤屏障功能丧失,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风险大大增加……面对患者复杂的病情,中山一院口腔颌面外科李云主管护理师及其护理团队改变常规思路,悉心护好PICC这条“生命通道”。很快,穿刺口周围红肿消退,皮肤新生,再次为他筑起了防护屏障,让他更有勇气走好抗癌之路。这支护理团队用专业证明了她们护理的不只是导管,更是导管另一端鲜活的人生。

多学科会诊,“稳住”皮疹
今年2月,黄先生发现自己的舌头上长了个肿物,触碰时有痛感。不久后,他被确诊为舌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在后续的化疗中,药物诱发全身皮疹,令他瘙痒难耐、疼痛难忍。4月1日,黄先生慕名来到了中山一院口腔颌面外科。“刚见到他时,他的全身多发点状红色斑块,手掌脱皮红肿。”李云说。此外,黄先生还患有头皮银屑病,并且有克罗恩病病史,原本银屑病只是头皮局部发病,但因为全身的免疫力下降,诱发蔓延至全身。
黄先生在外院接受了PICC置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敷料覆盖处的皮肤也都存在相同的症状。通过迅速组织皮肤科会诊,专家诊断黄先生是寻常型银屑病和掌跖脓疱病,首要任务是外用一些药膏来“稳住”皮疹,结合口服药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尿素软膏是保湿用的、卡泊三醇软膏是抑制皮肤细胞增生和诱导其分化……”“避免用碱性的沐浴露洗澡、手部要注意避免长时间浸泡或碰触太冷或太热的东西……”从每一个药膏的功效、如何涂抹,到日常的生活注意事项,李云和团队都会反复地悉心指导。

个性化方案调整,做“生命通道”守护者
对肿瘤患者来说,PICC是让患者能接受刺激性药物以及长期输液治疗的“生命通道”,就像在手臂血管里“铺设”一根细长的柔软导管,尖端直达靠近心脏的大血管,从而让药物直接输送到血液流速快的中心区域。然而,静脉通路的成功建立只是治疗的开始,每日规范的导管维护和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核心,而这也是护理的一大难点。
从业10余年来,李云不仅擅长口腔颌面外科专科护理,同时也有着丰富的静脉治疗护理经验。据她介绍,一般而言PICC患者需要每5-7天换一次药,但黄先生皮疹严重,在刚开始换药时,每一天皮屑都在不断增生。因为担心患者会有感染,所以她便及时调整了方案,改为每天换一次药,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把皮屑给清洗干净,然后用碘伏轻轻地消毒穿刺点以及周围的皮肤,最后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去脱碘,减少刺激,皮疹处交替涂抹无菌软膏,最后用弹力网套包扎固定,预防脱管。
第一次换药后,因为专业和耐心,李云很快就取得了黄先生的信任。“明天还是你给我换药吗?”面对黄先生的发问,李云感受到了他的担忧,在第二天是她休息日的情况下,仍然答应从佛山家里来到医院,不仅用心完成了换药,还拍摄了示范的视频给其他护士们学习,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护士们和患者的心拉得更近了。

“当化疗诱发银屑病导致全身皮肤溃烂时,护士们将每7天一换的护理方式改为每天一换,花45分钟细致处理伤口……”在感谢信里,黄先生和家属清晰记下了这些细节。
配合默契提高护理效率
在熟悉了换药的流程后,黄先生成了病房里的“准备动作第一名”。只要看到护士的小推车出现在门口,他便马上腾出空间、躺在床上、撸起袖子,迅速做好准备换药的动作。“护士们的工作都很繁忙,快点做好准备,也能够帮他们减轻一点压力。”黄先生说。
更令李云感动的是,平时护士在床边工作时基本上都是站着弯下腰或者蹲着的,但每次给他换药时,家属都会迅速地搬一把椅子放在床边,方便她坐着换药。“这些小小的举动,就像是我们繁忙工作中的小确幸。”李云开心地说。入院15天后,在护理团队的精心帮助下,黄先生的皮疹消退,舌癌术后恢复良好,得以出院。
“近期情况怎么样?”“如果PICC出现异常,要及时回医院处理哦!”出院后,黄先生接到了李云的两次随访电话。听到他术后恢复得不错、皮疹状态可观,正在准备接受进一步的放疗和化疗时,李云很是欣慰。

记者:徐依励 通讯员:梁嘉韵
报道链接:https://huacheng.gz-cmc.com/pages/2025/05/12/SF13812693355a0386c03443b6bba811.html?channel=weixin
报道日期:2025-5-12